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走进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

 人参与 | 时间:2024-03-28 21:14:26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7月12日全国低碳日,生态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环境北京城建园林·北京园林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通、教育进课进北京温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堂活围绕《“碳”索智谷,动走悦见未来》主题,榆河带领同学们在未来智谷的公园谷标志建筑中学习碳中和的相关知识,在新奇场景中认识低碳生活的未智重要性,在互动体验中了解能源与低碳的生态关系,让低碳理念内化于心,环境践之于行。教育进课进北京温

初入智谷,堂活由众多白色方块巧妙联结而成的动走美丽雕塑映入眼帘。在黄通的榆河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它被称为“碳立方”,公园谷其上不仅镌刻着碳中和的背景、含义、实现路径等相关知识,也即将承载未来碳中和漫漫长路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点点滴滴。

灼灼日光下,一只“北极熊”安静地“行走”在公园里。有同学好奇,为什么公园里会有并不常见的“北极熊”雕塑呢?黄通谈道:“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发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中讲述了一个有关北极熊的真实故事,有一只不幸的北极熊坚持在海中游了九天,却依然没能找到海冰休息,当人们发现它时,可怜的它已奄奄一息。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保持现状,到本世纪末,除了加拿大北部伊丽莎白女王岛上可能留存部分北极熊,其余地区的北极熊将会全部灭绝。” 

挥别了北极熊,大家来到了“一瓶水”打卡点,见证了小小塑料瓶的碳排放威力。在这里,学生们发现:大家常喝的500毫升瓶装水中的水,碳足迹仅为0.18克,而承载它的塑料瓶的碳足迹却足有82克。“按全国森林固碳平均水平,82克二氧化碳需要一棵树吸收约三天的时间。如果北京市常住人口每人一个月少喝一瓶瓶装水,就能减少许多碳排放,而这些碳排放量,相当于温榆河公园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黄通谈道。 

能源是低碳领域的“核心”,两者密不可分。在这座碳中和主题公园,有着这样一座自给自足的“能源孤岛”,它就是先进能源与储能技术互动体验厅,晴朗天空下熠熠生辉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徐徐清风下缓缓转动的小风车,为这个由集装箱组成的小小天地提供了动力。 

幸运的是,这份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的馈赠”,即属于清洁能源的太阳能。尽管常被谈及,但依然会有同学好奇究竟什么是太阳能?“其实,太阳能就是我们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利用起来的这一部分。通常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应用,比如安装在这座互动体验厅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光照在上面能够直接被转换成电能。另一类则是光热应用,比如安装在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将太阳光的热量使用真空集热管收集起来,水从管中流过,就可以将水加热。”陈征解释道。 

除太阳能外,风能也为这座互动体验厅提供了不少动力。但鲜有人知,风能其实也源自太阳。在互动展厅中,陈征谈道:“风其实就是流动的空气,而之所以会形成风,是因为太阳照射会加热地面,但不同地方的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地方空气上升,温度低处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对流,也就出现了风。” 

氢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五花八门的储能方式让大家眼花缭乱,在充满互动感的体验中,同学们对储能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只闻其名”,而是借助生动形象的模拟设备,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或许今天埋下了一颗灵感的种子,未来能够为低碳能源的发展作出崭新的贡献。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供图)

顶: 72536踩: 42364